你的位置:配资门户网_正规实盘配资|实盘配资公司 > 正规实盘配资 > 配资杠杆网站 香港零售业从天堂走向地狱
配资杠杆网站 香港零售业从天堂走向地狱
发布日期:2025-02-18 11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
配资杠杆网站 香港零售业从天堂走向地狱

本港消费市道持续疲弱,去年12月零售业销货额按年大跌9.7%,似乎显示「一签多行」效力有限。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坦言,本港零售业若再指望游客打救,无异于发梦。事实上,在2019年之前的自由行高峰期,本港零售额接近35%由旅客贡献,但这个数字近年跌穿20%,短期内难望回升。问题在于,一方面游客贡献不足恃配资杠杆网站,同时金融、地产、贸易等行业前景也乏起色,若再加上公务员冻薪减薪构成的恶性循环效应,零售业面临的恐怕是噩梦。

01

「一签多行」旺丁不旺财

据统计处最新公布,去年12月本港零售业销货额为328亿元,按年跌9.7%,属连续10个月下跌。作为比较,去年11月销货额按年跌7.3%,意味12月份跌幅进一步扩大。更值得留意的是,深圳居民「一签多行」无限次访港安排自去年12月1日起恢复生效,业界原本期望可为旅游业「冲喜」,结果却是「旺丁不旺财」:去年12月访港内地旅客数量按年增长5.2%,却未能带动消费额回升。

最新数字出炉后,坊间出现两种反应。零售业界第一线商户普遍认为这属意料之内,皆因它们内部数据早已反映近月生意惨淡,毋须待官方公布。在前线零售商以外,最新数字为政商界不少人带来震撼,让他们感受到消费市道究竟有几「大镬」。

本身来自零售业的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出席香港电台节目时坦言,近月访港旅客数量虽然增加,但这些旅客很多都「唔使钱」(消费额有限),因此本港零售业不能再指望旅客「打救」,否则无异于「发紧梦」。

事实上,据政府统计,在此前自由行高峰期,本港每年零售业销货额超过三成由旅客贡献。例如2018年本港零售业销货额为4852亿元,其中1671亿元来自旅客购物,占比达34%; 当时旅客在名店买个「包包」动辄花数万元,已超过一个普通市民一整年购物额。不过,自2019年后,旅客对零售业的贡献急剧下降。及至2023年,本港零售业销货额为4066亿元,其中713亿元来自旅客,占比仅18%。

旅客在港购物额下跌的背后,存在诸多原因,例如:一、内地经济放缓; 二、「穷游」成风; 三、港元兑人民币汇率自2018年低位至今升值近18%; 四、内地网购盛行; 五、内地海南、深圳、广州等地的免税购物试点愈来愈多; 六、不少内地豪客直接飞到日韩和欧洲「血拼」。

02

减薪拖累消费 形成恶性循环

综观上述六点,每一点皆属趋势或结构性现象,短期内难望大逆转,这亦意味旅客在港购物额不太可能显著反弹。由此角度看,正如田北辰所讲,本港业界若还寄望旅客「打救」,实在是好似发梦般不切实际。

问题在于,一方面旅客购买力不足恃,同时本港的金融、地产、贸易等支柱行业前景也缺乏起色,试问消费市道怎能乐观?更进一步看,新一年度《财政预算案》发布在即,在财赤严重、库房干塘形势下,不少人预期公务员将会冻薪甚至减薪。为了灭赤,要求公务员共渡时艰实属无可厚非,但这亦难免为私营市场打工仔薪酬走势带来压力,继而拖累消费市道,恐构成恶性循环。

当然,本港消费市场至少还有两条「外部支柱」,就是美股和加密货币,皆因近年投资于这两大瓣资产的港人愈来愈多,在年轻人阶层尤其流行。因此,只要美股和币市继续强势,一定程度上能在本港形成正面财富效应,为消费力提供支撑。不过反过来看,美国总统特朗普狂挥关税大棒,当地通胀风险重燃,万一美股和币市在高位爆煲,本港投资者哀鸿遍野,消费市场仅有的支柱也崩塌,届时面对的恐怕会是噩梦。

犹记得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,本港消费市场也曾陷入长期疲弱,后来有赖2003年中央政府颁布自由行政策,从谷底大翻身。可惜今时不同往日,现在很难想像还有什么「国策大招」,能像当年的「自由行」为本港经济带来澎湃动力。牵一发动全身,消费行业若然持续不振,就业岗位、薪酬水平、商用物业及住宅价格等各方面也难免受拖累。

与此同时,巧妇难为无米炊,在财政紧绌下,财爷陈茂波在新一年度预算案亦未必有妙计协助消费市场「反底」(财爷若在加税开源方面「忍手」,业界已应庆幸)。各界唯有自求多福,要有心理准备迎接可能很漫长的寒冬。

]article_adlist-->

(转自:信报手笔)配资杠杆网站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